第十二章 皇龍垂首
關燈
小
中
大
天下第一畫之賽,本因慈恩殿內繪地母農神之大像而起,是以第三場以人物為題目之較量,分量比前兩場的山水花鳥更重。這第三場的評判也與前兩場不同,三百名畫師的作品在禮部崇文館的大院內掛出,除了先前議定的禮部尚書、文淵閣諸大學士以及明英親王並一瘦庸人等評定高下,便是畫師本人亦可來參評。畫作編了番號,畫師名號寫在背面,先用紙輕輕糊住。每幅畫作之下留有一只竹筒,崇文館入門處擺了一框白色的圍棋子,諸畫師各取十枚,心中中意,便將棋子投入竹筒。至於禮部尚書等人的計較,則待這一日後,慢慢評論。
明英親王與文蔚同行至崇文館時,只見崇文館前人山人海,原來此日畫評,崇文館大門不閉,尋常百姓便擁來看熱鬧。明英親王和文蔚進了門,先進崇文館內喝茶歇息,與諸人敘話,然後才踱進院中。院中搭起天棚遮陽,以防日曬毀了顏料色澤。天棚下數列彩索,蛇形往覆,滿掛丹青。明英親王左右張望,諸畫師正往來,或三三兩兩、呼朋引伴、共議高下,或孑然一身、默默無語、暗省得失。三百人或未全到,或已有退場,明英親王對文蔚說:“不知老九在哪裏?”
文蔚搖頭道:“他未必來……”正說著便瞥見建英親王著了便服,站在遠處,凝神望著面前的一張橫幅出神。文蔚忙牽了牽明英親王的袖子,明英親王轉頭,只見建英親王冷笑一聲,賭氣一般將手中棋子嘩啦啦地全投入竹筒之內。還不待明英親王招呼,他已扭頭而去。明英親王忙拽了文蔚跟過去,然而天棚之內畫軸懸掛,遮去人影,建英親王早沒了行蹤;二人再看那幅畫,不由都是哎呦一嘆。
其實畫作若求精細,便是數月才完成一幅也不為過。但此番畫賽,三場比試,俱只有九天時限,是以畫面尺寸俱不算太大。然而此幅畫軸卻比周遭作品都來得寬闊,背景寫意,大川大河,霧嵐遮掩,似有洪水猛獸隱藏,透出幾分動蕩兇險、幽憤慘淡之意;前面人物,一人坦然端坐亭中,亭外九人執禮。其中一人靠前,身形修美,著帝王冠冕;八人在後,衣帶龍紋,俱是孩童模樣。人物面目是工筆,衣飾卻用了寫意暈染之法。通篇純是墨色,無有粉彩。一望之下,只覺此情此景,亦真亦幻;此思此慮,亦愛亦愁。
九龍禮梅圖。
明英親王倒吸一口氣,再看文蔚,眼中已隱隱有了淚光。明英親王想:如今世上傳言九龍禮梅,皆道梅師因才學絕世引皇龍俯首、父皇以帝王之尊亦尊師重道,無不讚嘆有加;這畫中寓意,卻是太傅終將因受父皇執禮而惹來殺身之禍,暗中諷喻是父皇害了太傅……這……這般大膽……讓皇兄見了,可是好開交的?
明英親王看了又看,細審那用筆的法度,正是梅師一脈。他拉著文蔚直退了兩步,左右瞅了瞅,才小聲道:“你你你……你看這畫,像是誰畫的?”
文蔚默然片刻,苦笑一聲,道:“自是絕知舊事之人了。”
明英親王跺腳道:“九龍禮梅,天下人盡皆知!”又想文照琴當年罪名曾通告天下,但凡有點心思的,都能明白以臣下之身受皇帝之禮有絕大隱患。九龍垂首是曠世尊榮,亦是曠世險惡。此簡單道理,無須絕知舊事,也可明了。
文蔚仍是苦笑,從明英親王手中取了扇子,略微在畫面上比了一比。明英親王順著他的手看去,泰安侯所示,乃是跟在慧光皇帝身後的八名皇子。為圖畫方便,又因皇子身份不便褒抑,八人身段都是一般高低,看不出長幼,眉目形容亦是雷同。明英親王想:若是梅東山所畫,確該如此;若是老九,一定是要把我們兄弟幾個分出美醜來的,多半要把他自個兒畫得漂亮些……啊喲!不對!絕知舊事者,除了父皇、太傅與我等兄弟,可沒有幾個!世人傳言皆有誤。此真情實境,梅東山斷不可能知道!這定是老九畫的!他故意畫成這樣,以免被我等看破!
想到這裏,明英親王嘴唇微微發顫,盯著文蔚道:“這是……這不是……不是梅東山畫的吧?”
文蔚漠然一笑,“我不知道。”
“你明明知道了,還裝什麽裝呢?”明英親王指著畫面說,“若非老九,還有誰能畫得這般真切?老九畫這圖,他是要作弊呢!你說我們既看破此畫是他所作,還如何公平審議?”轉眼瞧見那畫前的竹筒,明英親王又想:他把棋子全投在這裏了?哎呦,老九啊,你是怕比不過梅東山,為求勝出、不擇手段了?
只聽一人輕輕笑道:“誰作弊了?”
明英親王擡眼一看,面前站的正是威光皇帝。他駭了一跳,與文蔚立時就要下拜。皇帝伸手一攔,笑道:“朕悄悄來的,不欲驚動旁人。你們道破,就沒意思了。”
明英親王點頭如搗蒜,道:“是,是。”見寶瓶站在皇帝後面,亦是不便公然見禮,只是微微點頭致意。他勉強笑了笑,心想:老九此畫大不妥當,先還想替他遮掩遮掩,如今皇兄親至,可是遮不過去了。他平時行事狷狂,皇兄倒也容他;此畫竟是褒貶到父皇頭上,不敬不孝,皇兄想容他也難。
皇帝仰頭看了看那幅九龍禮梅圖,問:“你方才說誰作弊?”
明英親王苦笑道:“皇……皇……嗯哼……俗話說瞞人瞞不識,想必當今聖上若至此間,必能看出此畫是建英親王所繪。”
“哦……”皇帝笑道,“聽說當今聖上有諭,未防不公,畫面不可落名、不可鈐章。你卻道建英親王作弊,難道這畫面上留了什麽暗號,好與評判之人勾兌?”
“暗號是沒有的。”明英親王幹笑兩聲,“只是禮梅一事時隔已久,世人傳言便想當然道,其中一人是當今聖上。彼時聖上為太子,若要將太子繪在畫中,斷不可能與其他皇子同列,必是單獨一人立與先帝之後、諸皇子之前,衣飾圖紋亦不可能與諸皇子一般。這裏卻是八皇子並列、形容一樣。那梅……呃呃,若非當時敬禮梅師之人,還有誰能知此底細?”
皇帝用扇子一指文蔚,“他呢?”
“他……他是梅師之子,如今天下哪裏去找第二個梅師之子?”明英親王道,“再說他雖知底細,卻不是參賽之人。”
“這麽說來,此九龍禮梅圖,必是建英親王所繪?”皇帝搖著扇子笑道。
明英親王又是連連點頭,心想:皇兄興此畫賽求天下第一畫,自是要公平的。老九這般做,實在過分了。
“若說梅師之子……”皇帝目光一轉,瞅著文蔚笑道,“當真要好好恭喜文卿才是。”
文蔚明白,寶瓶已把自己尋得小妹之事告訴皇帝了,便笑道:“端賴上天護佑,亦托聖上洪福。”
皇帝又道:“朕於繪畫,不過略通大概,內中精義不甚明了。你二人陪朕一同觀看,略做解說罷。”
明英親王與文蔚俱道了一聲是,一左一右地陪著皇帝慢慢觀賞。皇帝興此畫賽的最終結果是要描繪慈恩殿的地母農神大像與天人眷屬,所以此番比試,畫師多用工筆重彩描繪神靈仙祇、高士隱逸之流,都是些超凡脫俗的內容。畢竟不是正式評判,不願皇帝心中成見,明英親王與文蔚在一旁解說,也只談畫師用心之巧、技法之妙,多做褒揚之語。有些畫師素養也著實了得,竟繪出些世人罕知的典故,風貌器具,端嚴畢備。皇帝聽了他二人的解說,頻頻點頭。如此看過了數十幅畫,忽見小小一圖,兩尺見方,用墨筆繪在黃絹之上,釘頭鼠尾,是極細膩的工筆。文蔚不由咦了一聲、沒了話語,皇帝見他忽然沈默,便駐足細審。
畫面繪了一處庭院,擺了一桌飯菜、一架屏風,一男子坐在上首處,單衣薄帔,居家之狀,十分閑適。他手持酒杯,旁邊一女子執了酒壺,正欲斟酒;兩名童子坐在一旁,正爭食一快炙肉。那男子伸出右手,似做喝止之狀,卻是眉眼彎彎,面帶笑容,神情和藹;女子亦回首看著兩名孩童,口角含笑,面容慈愛。再看那兩名童子,似有長幼之分,彼此怒目中又顯嬉樂之態,可知爭鬥實乃玩笑,並非於尊長面前滅了長幼秩序。看起來這圖中所繪,應是一家人不拘禮節地一處宴樂了。
雖不是神仙人物,但畫前的竹筒裏,已存了許多棋子。
皇帝仔細瞅了瞅那幅黃絹,問明英親王:“這等畫風,瞧著眼熟呢?”
明英親王想:這與老九的畫風絕似……應是那梅東山所畫了吧?若非親身經歷,也難有此繪。看來他之出身,不過平常殷實人家……
文蔚臉色煞白,不發一語,心頭卻想:王爺看走眼了,這才是九爺所繪呢!他竟畫了昔年與我爭食之狀。若說巧合,父親母親的衣飾、屏風畫樣,還有酒壺形狀,卻是毫無差錯……這麽說來那禮梅圖才是梅東山畫的了?他竟知道九龍禮梅的底細,他……他是什麽人?
皇帝笑道:“我看此尊長模樣,頗有梅師風韻。這年長童子之眉目,與文卿也有幾分相似呢。”旋即一聲冷笑,喝道,“關門!那張禮梅圖給朕取下來!朕要好生看個明白!”
聖旨既下,崇文館旋即大門緊閉,諸多畫師莫名,也被禁在院內。皇帝進得崇文館內,館內官員依序叩首見禮,下方侍立。禮梅圖送至駕前,明英親王取了銀針,還待細細挑開背面紙封,皇帝卻是唰地一把,直接將紙封撕下,露出畫師姓名,正是“顯州梅東山”。
明英親王大驚。皇帝冷哼一聲,問:“這梅東山現在何處?”
下面有官員戰戰兢兢地奏報:“各地畫師,多宿於會館;今日畫評,或許他就在此間……”
早也有人在館外喝問:“顯州梅東山可在?”無人應答。到底還是幾名差役去顯州會館把梅東山押了來。眼見梅東山跪地磕頭,渾身戰栗,顯見是十分害怕;因早聽過他之名號、又賞過他之畫作,此番初見,文蔚看他那般驚恐,心下倒有些憐憫;又見梅東山面容醜陋、足帶殘疾,畫藝卻如此高卓,越發唏噓。但見皇帝神情不善,他再有相惜之意,也不敢表露絲毫。
皇帝冷眼看了半晌,才道:“梅東山?好!好你個梅東山!你可知罪?”
梅東山叩頭不止,道:“草……草民愚鈍,還……還請聖上明示。”
皇帝大怒,厲聲喝道:“你好大的膽子!區區草芥之屬,竟敢描繪先帝形容!拉出去砍了!”
明英親王心裏咯噔一聲,暗想皇帝斷不會以這等理由隨便殺人的。九龍禮梅乃天下人人讚嘆之美事,再說日後慈恩殿內所繪,多半還有慧光皇帝並皇後的供養像,這梅東山也沒把先帝畫得醜陋衰敗,看來皇帝是真心要命,此言不過假托罪名。想不明皇帝本意為何,他只裝聾作啞地坐在一邊,卻聽文蔚急道:“皇上開恩!”他心裏一跳,轉眼見文蔚已跪在下面了,不由得著急,心想:皇兄盛怒呢,小五你千萬別多事。
文蔚對梅東山起了愛惜之意,情急之中也想不出什麽合適的理由來討情,只道:“皇上欲求天下第一畫,如今賽事未畢便殺了此人,只怕寒了諸畫師的心,難全皇上的雅興。”
皇帝怒道:“少他一人,朕未必不能盡興!你亦有不當之舉,須好生反省!朕回頭再與你說話,你且退下!”
文蔚心驚,暗想那夜往鐵蓋墳之事,寶瓶到底是告訴皇帝了。這也不是害他,與其日後被人揭發,不如現今自己說出來,罪過倒輕些。他只得默默而退。一旁諸人見了都是滿身冷汗。看在文照琴的面上,皇帝自來對文蔚擡愛,這聲色俱厲的當眾呵斥實是頭一遭。看來今日龍顏大怒,非比尋常。
梅東山仍是跪在下方磕頭不斷,口中只說:“求皇上開恩,饒草民性命!”
皇帝竟是笑了,森然道:“東山,東山?你還想再起不成?你憑什麽讓朕饒命?”
“但憑……但憑此物……”梅東山說著,哆哆嗦嗦地從懷中摸出一方小小印章,雙手高舉,嘶聲道,“皇上一看便知……”
皇帝冷然示意,寶瓶便取了印章,奉至禦前。皇帝拿起印章一看,顏色青白,質地渾濁,他還沒見過這般下劣的石材,自然是不值錢的玩意兒,只合草民使用。翻過印章再看,四個陽文。先未覺有異,再一想,頓時變了臉色,厲聲問:“此章從何而來?”
“乃……乃是教導草民畫藝之師……所賜……”梅東山道,“家……家師言道……草民此番畫賽……若……若有冒犯天威之處,但……但憑此物乞命。皇上開恩!皇上開恩!”
“你之性命,朕且寄下!”皇帝仍是滿目兇狠,“你之師父,人在何處?”
文蔚被皇帝斥退,回了靖國公府。想到皇帝那句“回頭再與你說話”,估摸著應是過不了多久就該被皇帝叫去問話了,因此也不敢外出,老老實實地等著。一時無事,依舊是坐在書房,取了書,慢慢地譯了幾句。
遠遠地傳來琴聲,斷斷續續,自然是戴玉梳在教導珠兒了。文蔚聽了片刻,無奈一嘆,心想琴之一絕,看來沒應在妹子身上。又想起當年母親在家中威風凜凜的樣子,忽又擔憂,妹子莫要隨了母親那般剛硬的性格才好,否則到哪裏尋一個如父親般心意柔軟之人來包容她呢?
其實最令他心頭紛亂的,乃是崇文館之事,著實想不通皇帝為何會殺梅東山,氣悶之極,平日裏極通順的字句也滯礙起來。再看成文,當真無趣,越想越惱,順手將書一合,書中就飄出一張紙,落在地上。他俯身拾起一看,是一張隨手繪成的畫稿,又記了一句話,肢體既合雲雲。他想起來,這是以前有關拜火教之異術的譯文草稿,隨手一畫,就夾在了書中。他明明記得當日只是粗略地繪了兩個人形相擁,只因按照原文記載,要行此異術,須是同性別之人,如今看來,畫面竟是一男一女,尤其那女體胸乳高聳,晃眼看來,竟成春意。他怔了一怔,著實想不明白自己怎麽會做這等糊塗事。此時又一聲笨拙的琴響,他恍然一省,如今客居靖國公府,妹子年幼,國公爺家千金年紀也不大,要是兩人頑皮到書房中來,翻看了夾在書中的密戲圖,那可大不妥當了。他急急忙忙地將書中所藏都取了出來,細細地剪成碎屑,方丟在紙簍中。
一日過去,皇帝並未宣召,直到戌亥之交,才有一個管事太監上門,宣皇帝口諭,要泰安侯文蔚即刻進宮見駕。皇帝催得急,讓泰安侯不必換朝服,卻要帶好一應的私章印信。文蔚納悶,急急地趕至禦書房,只見皇帝一人坐在案前,不見寶瓶;看皇帝臉色,也不似怒意,他微微放了放心,按禮參見。
皇帝道:“你之私章,都拿來給朕看看。”
文蔚答應著,懷中取出三只小錦盒,尺寸略有差異。旁邊大太監接了,奉給皇帝。皇帝將三枚印章取出,依次細看,最後取了一枚,蘸了印泥,紙上落印,問:“這枚印,是你自己刻的麽?”
大太監接了那張紙,遞至泰安侯面前。四個陽文,“文之茂佳”,意態嫻雅,形體端麗。文蔚低聲回答:“此是臣年幼時,先父為臣篆刻。臣另有私章。此章自來不用,以避磨損,平日珍藏,聊慰心懷。”
皇帝嗯了一聲,道:“原來是太傅所留……朕再問你,你既是太傅之子,如何半夜三更,去哭拜陳迎甫?”
文蔚心頭一沈,想到底是問到這話了。他忙叩頭道:“當日明英王府宴飲,臣一時醉酒,酒後無行。哭是哭了,卻並未拜。”
皇帝倒笑了,問:“你跑到那個地方去哭,拜與不拜,還有區別麽?”
文蔚長跪垂首,道:“臣之所哭,乃因憶起昔年禍事,先父慘亡,母親罹難,皆因墳中禍首而起。於大義,他是朝廷叛臣;於私情,他是臣之仇讎。只是……只是當年陳迎甫為朝中重臣,權勢熏天,臣不過少年,並無機緣與他相見。便是他登門而來,先父也從未將臣喚出與之見禮。他與臣有殺父之仇,臣卻並不知他是何模樣……臣……臣一腔憤恨,竟是無從寄托。這數年夜來不寐、輾轉之時,總想要親眼見一見那鐵蓋之墳才好,如此……如此才能心安一般……”頓了一頓,他又急道,“那日無行,實是臣任性胡為。寶瓶顧慮臣醉酒騎馬獨自夜行,恐臣有虞,方一路陪同。此事與他毫無關系,皇上要罰,但罰臣一人!”
皇帝板著臉道:“你這等書生意氣,大違常理。朕知道你和寶瓶有交情,你不必替他開脫。朕再問你,朕將你從戶部調至兵部,你可知為何?”
文蔚道:“臣不敢妄測聖意。”
皇帝怒道:“叫你來是要聽你推諉的麽?再虛言拖出去打!”
文蔚道:“臣私心揣測,皇上日後是要對息戎用兵,彼時欲啟用之人,目今先調到兵部歷練。再來出兵之地定是百部州,臣既在百部州為官,自是無從回避。”
皇帝方微微顯出些笑意來,說:“你一個書生,到兵部做官,旁人看著都說古怪,你如何推都不推一句,就應了?不許說是朕的旨意、你不敢推辭。”
文蔚低聲答道:“臣……臣是願意去兵部的。”
皇帝奇道:“是麽?你心中所願,究竟為何?”
文蔚道:“臣自為官,心中唯有一願,只願我大洛與息戎永世交好、再無刀兵之禍;兩地子民能為親侶,再無仇怨之聲。”
皇帝失笑道:“這麽說你肯去兵部,實是計劃著日後阻朕興兵了?你明知朕有此意,仍是做這般打算?”
文蔚伏地一拜,道:“皇上恕罪!”
“息戎是我大洛世仇,你想交好便能交好了麽?哪有這麽容易?”皇帝冷冷哼道,“你是想以一人之力、更兩國之策?當真是不自量力!”
“謀事在人。”文蔚答道,“上天若不肯成全,臣不敢怨。”
“好你個不敢怨!”皇帝大怒,“你這是在怪朕不肯隨你的意了麽?實沒料到你是如此迂腐書生,朕看錯你了!如今鐵蓋墳你也見過了,朕你也頂撞了,心裏踏實了吧?滾去天牢待著吧!看文太傅面子,朕也不讓你吃大苦,想帶什麽東西進去,自己去準備!”
文蔚磕了個頭,退出禦書房。皇帝猶有怒意,將周遭侍立的太監一並喝退。待禦書房的門一掩,皇帝便扭頭對著一側的屏風輕輕笑道:“請出來吧。”
屏風之後走出一個金發碧眼的胡人來。
皇帝笑道:“茂佳耿介正直,當真與昔年太傅一般無二。一介書生,卻有消弭兵燹之志,也算難得。”
胡人亦笑道:“終究是有些不知變通,冒犯天威了。草民欲獻上一物,皇上便以此物罰他狂悖之罪,倒也妙哉。”
“哦?”皇帝笑道,“何物?”
“《寶海擷珍》第一卷之書目六百篇整。”胡人道,“皇上便可罰他主持博文館,將此六百書盡數譯出,不可有半句錯漏。”
“甚妙甚妙!”皇帝喜道,旋即嗳了一聲,“便是譯錯了,朕也看不出來呢。”
胡人微笑搖頭,“皇上也見了,他是個何等牛心孤拐的脾氣。皇上只需如此吩咐,他自會與自家較勁,力求完備的。”
“朕曉得了。”皇帝點頭,緩緩展開案前一軸畫卷,正是梅東山所繪之九龍禮梅圖。皇帝輕嘆一聲,喃喃道:“太傅彼時受先帝一禮,卻不肯為朕之業師,實是以一人之身、全朕父子兩代之義。朕還記得當年微服潛入天牢,一望太傅,太傅所受之苦,至今想來仍是心驚……”
“往事已矣,皇上不必感懷。”胡人淡然回答。
“朕對不住太傅。”皇帝又窸窸窣窣地把畫卷了起來,忽又擡頭,望著胡人道,“太傅為禮梅一事所累,只因此事人盡皆知。如今此間再無旁人,朕欲拜你一拜,望你萬勿推辭,一定要全了朕的心意才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明英親王與文蔚同行至崇文館時,只見崇文館前人山人海,原來此日畫評,崇文館大門不閉,尋常百姓便擁來看熱鬧。明英親王和文蔚進了門,先進崇文館內喝茶歇息,與諸人敘話,然後才踱進院中。院中搭起天棚遮陽,以防日曬毀了顏料色澤。天棚下數列彩索,蛇形往覆,滿掛丹青。明英親王左右張望,諸畫師正往來,或三三兩兩、呼朋引伴、共議高下,或孑然一身、默默無語、暗省得失。三百人或未全到,或已有退場,明英親王對文蔚說:“不知老九在哪裏?”
文蔚搖頭道:“他未必來……”正說著便瞥見建英親王著了便服,站在遠處,凝神望著面前的一張橫幅出神。文蔚忙牽了牽明英親王的袖子,明英親王轉頭,只見建英親王冷笑一聲,賭氣一般將手中棋子嘩啦啦地全投入竹筒之內。還不待明英親王招呼,他已扭頭而去。明英親王忙拽了文蔚跟過去,然而天棚之內畫軸懸掛,遮去人影,建英親王早沒了行蹤;二人再看那幅畫,不由都是哎呦一嘆。
其實畫作若求精細,便是數月才完成一幅也不為過。但此番畫賽,三場比試,俱只有九天時限,是以畫面尺寸俱不算太大。然而此幅畫軸卻比周遭作品都來得寬闊,背景寫意,大川大河,霧嵐遮掩,似有洪水猛獸隱藏,透出幾分動蕩兇險、幽憤慘淡之意;前面人物,一人坦然端坐亭中,亭外九人執禮。其中一人靠前,身形修美,著帝王冠冕;八人在後,衣帶龍紋,俱是孩童模樣。人物面目是工筆,衣飾卻用了寫意暈染之法。通篇純是墨色,無有粉彩。一望之下,只覺此情此景,亦真亦幻;此思此慮,亦愛亦愁。
九龍禮梅圖。
明英親王倒吸一口氣,再看文蔚,眼中已隱隱有了淚光。明英親王想:如今世上傳言九龍禮梅,皆道梅師因才學絕世引皇龍俯首、父皇以帝王之尊亦尊師重道,無不讚嘆有加;這畫中寓意,卻是太傅終將因受父皇執禮而惹來殺身之禍,暗中諷喻是父皇害了太傅……這……這般大膽……讓皇兄見了,可是好開交的?
明英親王看了又看,細審那用筆的法度,正是梅師一脈。他拉著文蔚直退了兩步,左右瞅了瞅,才小聲道:“你你你……你看這畫,像是誰畫的?”
文蔚默然片刻,苦笑一聲,道:“自是絕知舊事之人了。”
明英親王跺腳道:“九龍禮梅,天下人盡皆知!”又想文照琴當年罪名曾通告天下,但凡有點心思的,都能明白以臣下之身受皇帝之禮有絕大隱患。九龍垂首是曠世尊榮,亦是曠世險惡。此簡單道理,無須絕知舊事,也可明了。
文蔚仍是苦笑,從明英親王手中取了扇子,略微在畫面上比了一比。明英親王順著他的手看去,泰安侯所示,乃是跟在慧光皇帝身後的八名皇子。為圖畫方便,又因皇子身份不便褒抑,八人身段都是一般高低,看不出長幼,眉目形容亦是雷同。明英親王想:若是梅東山所畫,確該如此;若是老九,一定是要把我們兄弟幾個分出美醜來的,多半要把他自個兒畫得漂亮些……啊喲!不對!絕知舊事者,除了父皇、太傅與我等兄弟,可沒有幾個!世人傳言皆有誤。此真情實境,梅東山斷不可能知道!這定是老九畫的!他故意畫成這樣,以免被我等看破!
想到這裏,明英親王嘴唇微微發顫,盯著文蔚道:“這是……這不是……不是梅東山畫的吧?”
文蔚漠然一笑,“我不知道。”
“你明明知道了,還裝什麽裝呢?”明英親王指著畫面說,“若非老九,還有誰能畫得這般真切?老九畫這圖,他是要作弊呢!你說我們既看破此畫是他所作,還如何公平審議?”轉眼瞧見那畫前的竹筒,明英親王又想:他把棋子全投在這裏了?哎呦,老九啊,你是怕比不過梅東山,為求勝出、不擇手段了?
只聽一人輕輕笑道:“誰作弊了?”
明英親王擡眼一看,面前站的正是威光皇帝。他駭了一跳,與文蔚立時就要下拜。皇帝伸手一攔,笑道:“朕悄悄來的,不欲驚動旁人。你們道破,就沒意思了。”
明英親王點頭如搗蒜,道:“是,是。”見寶瓶站在皇帝後面,亦是不便公然見禮,只是微微點頭致意。他勉強笑了笑,心想:老九此畫大不妥當,先還想替他遮掩遮掩,如今皇兄親至,可是遮不過去了。他平時行事狷狂,皇兄倒也容他;此畫竟是褒貶到父皇頭上,不敬不孝,皇兄想容他也難。
皇帝仰頭看了看那幅九龍禮梅圖,問:“你方才說誰作弊?”
明英親王苦笑道:“皇……皇……嗯哼……俗話說瞞人瞞不識,想必當今聖上若至此間,必能看出此畫是建英親王所繪。”
“哦……”皇帝笑道,“聽說當今聖上有諭,未防不公,畫面不可落名、不可鈐章。你卻道建英親王作弊,難道這畫面上留了什麽暗號,好與評判之人勾兌?”
“暗號是沒有的。”明英親王幹笑兩聲,“只是禮梅一事時隔已久,世人傳言便想當然道,其中一人是當今聖上。彼時聖上為太子,若要將太子繪在畫中,斷不可能與其他皇子同列,必是單獨一人立與先帝之後、諸皇子之前,衣飾圖紋亦不可能與諸皇子一般。這裏卻是八皇子並列、形容一樣。那梅……呃呃,若非當時敬禮梅師之人,還有誰能知此底細?”
皇帝用扇子一指文蔚,“他呢?”
“他……他是梅師之子,如今天下哪裏去找第二個梅師之子?”明英親王道,“再說他雖知底細,卻不是參賽之人。”
“這麽說來,此九龍禮梅圖,必是建英親王所繪?”皇帝搖著扇子笑道。
明英親王又是連連點頭,心想:皇兄興此畫賽求天下第一畫,自是要公平的。老九這般做,實在過分了。
“若說梅師之子……”皇帝目光一轉,瞅著文蔚笑道,“當真要好好恭喜文卿才是。”
文蔚明白,寶瓶已把自己尋得小妹之事告訴皇帝了,便笑道:“端賴上天護佑,亦托聖上洪福。”
皇帝又道:“朕於繪畫,不過略通大概,內中精義不甚明了。你二人陪朕一同觀看,略做解說罷。”
明英親王與文蔚俱道了一聲是,一左一右地陪著皇帝慢慢觀賞。皇帝興此畫賽的最終結果是要描繪慈恩殿的地母農神大像與天人眷屬,所以此番比試,畫師多用工筆重彩描繪神靈仙祇、高士隱逸之流,都是些超凡脫俗的內容。畢竟不是正式評判,不願皇帝心中成見,明英親王與文蔚在一旁解說,也只談畫師用心之巧、技法之妙,多做褒揚之語。有些畫師素養也著實了得,竟繪出些世人罕知的典故,風貌器具,端嚴畢備。皇帝聽了他二人的解說,頻頻點頭。如此看過了數十幅畫,忽見小小一圖,兩尺見方,用墨筆繪在黃絹之上,釘頭鼠尾,是極細膩的工筆。文蔚不由咦了一聲、沒了話語,皇帝見他忽然沈默,便駐足細審。
畫面繪了一處庭院,擺了一桌飯菜、一架屏風,一男子坐在上首處,單衣薄帔,居家之狀,十分閑適。他手持酒杯,旁邊一女子執了酒壺,正欲斟酒;兩名童子坐在一旁,正爭食一快炙肉。那男子伸出右手,似做喝止之狀,卻是眉眼彎彎,面帶笑容,神情和藹;女子亦回首看著兩名孩童,口角含笑,面容慈愛。再看那兩名童子,似有長幼之分,彼此怒目中又顯嬉樂之態,可知爭鬥實乃玩笑,並非於尊長面前滅了長幼秩序。看起來這圖中所繪,應是一家人不拘禮節地一處宴樂了。
雖不是神仙人物,但畫前的竹筒裏,已存了許多棋子。
皇帝仔細瞅了瞅那幅黃絹,問明英親王:“這等畫風,瞧著眼熟呢?”
明英親王想:這與老九的畫風絕似……應是那梅東山所畫了吧?若非親身經歷,也難有此繪。看來他之出身,不過平常殷實人家……
文蔚臉色煞白,不發一語,心頭卻想:王爺看走眼了,這才是九爺所繪呢!他竟畫了昔年與我爭食之狀。若說巧合,父親母親的衣飾、屏風畫樣,還有酒壺形狀,卻是毫無差錯……這麽說來那禮梅圖才是梅東山畫的了?他竟知道九龍禮梅的底細,他……他是什麽人?
皇帝笑道:“我看此尊長模樣,頗有梅師風韻。這年長童子之眉目,與文卿也有幾分相似呢。”旋即一聲冷笑,喝道,“關門!那張禮梅圖給朕取下來!朕要好生看個明白!”
聖旨既下,崇文館旋即大門緊閉,諸多畫師莫名,也被禁在院內。皇帝進得崇文館內,館內官員依序叩首見禮,下方侍立。禮梅圖送至駕前,明英親王取了銀針,還待細細挑開背面紙封,皇帝卻是唰地一把,直接將紙封撕下,露出畫師姓名,正是“顯州梅東山”。
明英親王大驚。皇帝冷哼一聲,問:“這梅東山現在何處?”
下面有官員戰戰兢兢地奏報:“各地畫師,多宿於會館;今日畫評,或許他就在此間……”
早也有人在館外喝問:“顯州梅東山可在?”無人應答。到底還是幾名差役去顯州會館把梅東山押了來。眼見梅東山跪地磕頭,渾身戰栗,顯見是十分害怕;因早聽過他之名號、又賞過他之畫作,此番初見,文蔚看他那般驚恐,心下倒有些憐憫;又見梅東山面容醜陋、足帶殘疾,畫藝卻如此高卓,越發唏噓。但見皇帝神情不善,他再有相惜之意,也不敢表露絲毫。
皇帝冷眼看了半晌,才道:“梅東山?好!好你個梅東山!你可知罪?”
梅東山叩頭不止,道:“草……草民愚鈍,還……還請聖上明示。”
皇帝大怒,厲聲喝道:“你好大的膽子!區區草芥之屬,竟敢描繪先帝形容!拉出去砍了!”
明英親王心裏咯噔一聲,暗想皇帝斷不會以這等理由隨便殺人的。九龍禮梅乃天下人人讚嘆之美事,再說日後慈恩殿內所繪,多半還有慧光皇帝並皇後的供養像,這梅東山也沒把先帝畫得醜陋衰敗,看來皇帝是真心要命,此言不過假托罪名。想不明皇帝本意為何,他只裝聾作啞地坐在一邊,卻聽文蔚急道:“皇上開恩!”他心裏一跳,轉眼見文蔚已跪在下面了,不由得著急,心想:皇兄盛怒呢,小五你千萬別多事。
文蔚對梅東山起了愛惜之意,情急之中也想不出什麽合適的理由來討情,只道:“皇上欲求天下第一畫,如今賽事未畢便殺了此人,只怕寒了諸畫師的心,難全皇上的雅興。”
皇帝怒道:“少他一人,朕未必不能盡興!你亦有不當之舉,須好生反省!朕回頭再與你說話,你且退下!”
文蔚心驚,暗想那夜往鐵蓋墳之事,寶瓶到底是告訴皇帝了。這也不是害他,與其日後被人揭發,不如現今自己說出來,罪過倒輕些。他只得默默而退。一旁諸人見了都是滿身冷汗。看在文照琴的面上,皇帝自來對文蔚擡愛,這聲色俱厲的當眾呵斥實是頭一遭。看來今日龍顏大怒,非比尋常。
梅東山仍是跪在下方磕頭不斷,口中只說:“求皇上開恩,饒草民性命!”
皇帝竟是笑了,森然道:“東山,東山?你還想再起不成?你憑什麽讓朕饒命?”
“但憑……但憑此物……”梅東山說著,哆哆嗦嗦地從懷中摸出一方小小印章,雙手高舉,嘶聲道,“皇上一看便知……”
皇帝冷然示意,寶瓶便取了印章,奉至禦前。皇帝拿起印章一看,顏色青白,質地渾濁,他還沒見過這般下劣的石材,自然是不值錢的玩意兒,只合草民使用。翻過印章再看,四個陽文。先未覺有異,再一想,頓時變了臉色,厲聲問:“此章從何而來?”
“乃……乃是教導草民畫藝之師……所賜……”梅東山道,“家……家師言道……草民此番畫賽……若……若有冒犯天威之處,但……但憑此物乞命。皇上開恩!皇上開恩!”
“你之性命,朕且寄下!”皇帝仍是滿目兇狠,“你之師父,人在何處?”
文蔚被皇帝斥退,回了靖國公府。想到皇帝那句“回頭再與你說話”,估摸著應是過不了多久就該被皇帝叫去問話了,因此也不敢外出,老老實實地等著。一時無事,依舊是坐在書房,取了書,慢慢地譯了幾句。
遠遠地傳來琴聲,斷斷續續,自然是戴玉梳在教導珠兒了。文蔚聽了片刻,無奈一嘆,心想琴之一絕,看來沒應在妹子身上。又想起當年母親在家中威風凜凜的樣子,忽又擔憂,妹子莫要隨了母親那般剛硬的性格才好,否則到哪裏尋一個如父親般心意柔軟之人來包容她呢?
其實最令他心頭紛亂的,乃是崇文館之事,著實想不通皇帝為何會殺梅東山,氣悶之極,平日裏極通順的字句也滯礙起來。再看成文,當真無趣,越想越惱,順手將書一合,書中就飄出一張紙,落在地上。他俯身拾起一看,是一張隨手繪成的畫稿,又記了一句話,肢體既合雲雲。他想起來,這是以前有關拜火教之異術的譯文草稿,隨手一畫,就夾在了書中。他明明記得當日只是粗略地繪了兩個人形相擁,只因按照原文記載,要行此異術,須是同性別之人,如今看來,畫面竟是一男一女,尤其那女體胸乳高聳,晃眼看來,竟成春意。他怔了一怔,著實想不明白自己怎麽會做這等糊塗事。此時又一聲笨拙的琴響,他恍然一省,如今客居靖國公府,妹子年幼,國公爺家千金年紀也不大,要是兩人頑皮到書房中來,翻看了夾在書中的密戲圖,那可大不妥當了。他急急忙忙地將書中所藏都取了出來,細細地剪成碎屑,方丟在紙簍中。
一日過去,皇帝並未宣召,直到戌亥之交,才有一個管事太監上門,宣皇帝口諭,要泰安侯文蔚即刻進宮見駕。皇帝催得急,讓泰安侯不必換朝服,卻要帶好一應的私章印信。文蔚納悶,急急地趕至禦書房,只見皇帝一人坐在案前,不見寶瓶;看皇帝臉色,也不似怒意,他微微放了放心,按禮參見。
皇帝道:“你之私章,都拿來給朕看看。”
文蔚答應著,懷中取出三只小錦盒,尺寸略有差異。旁邊大太監接了,奉給皇帝。皇帝將三枚印章取出,依次細看,最後取了一枚,蘸了印泥,紙上落印,問:“這枚印,是你自己刻的麽?”
大太監接了那張紙,遞至泰安侯面前。四個陽文,“文之茂佳”,意態嫻雅,形體端麗。文蔚低聲回答:“此是臣年幼時,先父為臣篆刻。臣另有私章。此章自來不用,以避磨損,平日珍藏,聊慰心懷。”
皇帝嗯了一聲,道:“原來是太傅所留……朕再問你,你既是太傅之子,如何半夜三更,去哭拜陳迎甫?”
文蔚心頭一沈,想到底是問到這話了。他忙叩頭道:“當日明英王府宴飲,臣一時醉酒,酒後無行。哭是哭了,卻並未拜。”
皇帝倒笑了,問:“你跑到那個地方去哭,拜與不拜,還有區別麽?”
文蔚長跪垂首,道:“臣之所哭,乃因憶起昔年禍事,先父慘亡,母親罹難,皆因墳中禍首而起。於大義,他是朝廷叛臣;於私情,他是臣之仇讎。只是……只是當年陳迎甫為朝中重臣,權勢熏天,臣不過少年,並無機緣與他相見。便是他登門而來,先父也從未將臣喚出與之見禮。他與臣有殺父之仇,臣卻並不知他是何模樣……臣……臣一腔憤恨,竟是無從寄托。這數年夜來不寐、輾轉之時,總想要親眼見一見那鐵蓋之墳才好,如此……如此才能心安一般……”頓了一頓,他又急道,“那日無行,實是臣任性胡為。寶瓶顧慮臣醉酒騎馬獨自夜行,恐臣有虞,方一路陪同。此事與他毫無關系,皇上要罰,但罰臣一人!”
皇帝板著臉道:“你這等書生意氣,大違常理。朕知道你和寶瓶有交情,你不必替他開脫。朕再問你,朕將你從戶部調至兵部,你可知為何?”
文蔚道:“臣不敢妄測聖意。”
皇帝怒道:“叫你來是要聽你推諉的麽?再虛言拖出去打!”
文蔚道:“臣私心揣測,皇上日後是要對息戎用兵,彼時欲啟用之人,目今先調到兵部歷練。再來出兵之地定是百部州,臣既在百部州為官,自是無從回避。”
皇帝方微微顯出些笑意來,說:“你一個書生,到兵部做官,旁人看著都說古怪,你如何推都不推一句,就應了?不許說是朕的旨意、你不敢推辭。”
文蔚低聲答道:“臣……臣是願意去兵部的。”
皇帝奇道:“是麽?你心中所願,究竟為何?”
文蔚道:“臣自為官,心中唯有一願,只願我大洛與息戎永世交好、再無刀兵之禍;兩地子民能為親侶,再無仇怨之聲。”
皇帝失笑道:“這麽說你肯去兵部,實是計劃著日後阻朕興兵了?你明知朕有此意,仍是做這般打算?”
文蔚伏地一拜,道:“皇上恕罪!”
“息戎是我大洛世仇,你想交好便能交好了麽?哪有這麽容易?”皇帝冷冷哼道,“你是想以一人之力、更兩國之策?當真是不自量力!”
“謀事在人。”文蔚答道,“上天若不肯成全,臣不敢怨。”
“好你個不敢怨!”皇帝大怒,“你這是在怪朕不肯隨你的意了麽?實沒料到你是如此迂腐書生,朕看錯你了!如今鐵蓋墳你也見過了,朕你也頂撞了,心裏踏實了吧?滾去天牢待著吧!看文太傅面子,朕也不讓你吃大苦,想帶什麽東西進去,自己去準備!”
文蔚磕了個頭,退出禦書房。皇帝猶有怒意,將周遭侍立的太監一並喝退。待禦書房的門一掩,皇帝便扭頭對著一側的屏風輕輕笑道:“請出來吧。”
屏風之後走出一個金發碧眼的胡人來。
皇帝笑道:“茂佳耿介正直,當真與昔年太傅一般無二。一介書生,卻有消弭兵燹之志,也算難得。”
胡人亦笑道:“終究是有些不知變通,冒犯天威了。草民欲獻上一物,皇上便以此物罰他狂悖之罪,倒也妙哉。”
“哦?”皇帝笑道,“何物?”
“《寶海擷珍》第一卷之書目六百篇整。”胡人道,“皇上便可罰他主持博文館,將此六百書盡數譯出,不可有半句錯漏。”
“甚妙甚妙!”皇帝喜道,旋即嗳了一聲,“便是譯錯了,朕也看不出來呢。”
胡人微笑搖頭,“皇上也見了,他是個何等牛心孤拐的脾氣。皇上只需如此吩咐,他自會與自家較勁,力求完備的。”
“朕曉得了。”皇帝點頭,緩緩展開案前一軸畫卷,正是梅東山所繪之九龍禮梅圖。皇帝輕嘆一聲,喃喃道:“太傅彼時受先帝一禮,卻不肯為朕之業師,實是以一人之身、全朕父子兩代之義。朕還記得當年微服潛入天牢,一望太傅,太傅所受之苦,至今想來仍是心驚……”
“往事已矣,皇上不必感懷。”胡人淡然回答。
“朕對不住太傅。”皇帝又窸窸窣窣地把畫卷了起來,忽又擡頭,望著胡人道,“太傅為禮梅一事所累,只因此事人盡皆知。如今此間再無旁人,朕欲拜你一拜,望你萬勿推辭,一定要全了朕的心意才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